搜索:

脱贫攻坚党旗红党员干部当先锋——镇平县党建助脱贫工作纪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9 10:06:05   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镇平县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政绩、抓扶贫是第一政治任务”工作理念,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发挥干部选任的导向作用、教育培训的提能作用、基层党建的支撑作用、驻村帮扶的引领作用、人才回创的助推作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同步同向、互促共进。截至目前,已实现2720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99%下降到3.59%。
  
  精锐尽出奔赴一线带民富
  
  镇平县认真组织“万名干部助脱贫”活动,由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协正职各联系一个重点贫困乡镇、分包一个深度贫困村和一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贫困村,其他县处级领导分别联系1个乡镇、分包1个贫困村,同时按照“副科级以上干部不低于5户、一般公职人员不少于3户”标准,动员选派5200余名公职人员,与2万余户贫困户结穷亲、理穷因、拔穷根,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不脱贫不脱钩。所有帮扶责任人每月深入贫困户帮扶3次以上,定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切实视贫困户为家人,办扶贫事为家事。出台《关于建立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四位一体”管理机制的意见》,建立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凝聚村级扶贫整体合力。同时以用人导向倡树干事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去年以来,选派106名县直优秀后备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从县直部门择优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扶贫一线任职,并择优从工作实绩突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副乡镇长中选拔20名担任主抓扶贫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从现职驻村第一书记中择优提拔16名为副科级干部,形成了能力在一线锻炼、业绩在一线创造、干部在一线选拔的良好格局。
  
  精准施训干部提能当先锋
  
  紧盯脱贫攻坚工作所需,按照对象、内容、效果“三精准”要求,力求学习培训对象全、内容实、形式活、经常化,稳步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专业化能力。依托县委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双强”教育培训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培养脱贫攻坚政策通、业务通;用好“镇平驻村”微信公众号、扶贫微信群、智慧镇平App等信息化培训平台,方便扶贫干部一机在手、随时学习;举办新任村支书、村主任培训班,县委书记、县长和四名县委常委带头领讲授课;坚持凡训必考,组织结业考试、应知应会测试等10余次,确保训有所成、学有所获。注重内引外联,邀请著名“三农”专家卢水生教授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系列宣讲指导,知名学者王宏甲专题讲解剖析“塘约道路”村社一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验;同时赴贵州、湖北考察学习脱贫攻坚经验做法,以大部队领学和小分队跟学形式赴滑县开展对口跟班学习,锻造了一批懂脱贫、通政策、接地气、善实干的脱贫干部队伍。
  
  党建支撑资源下沉强堡垒
  
  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严把人选标准和结构质量关,通过内选、外引、回请、下派等途径,新调整选任村党支部书记97名、村“两委”成员535名,对91个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更是好中挑优、优中配强,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抓党建促脱贫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县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4600万元,按照“贫困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奖补35万元,改扩建奖补20万元;非贫困村新建奖补15万元,改扩建奖补10万元”的标准,新建和改扩建了16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持续开展“五化五星”创建活动。目前,全县“三星级”以上村党群服务中心达358个,年底前“三星级”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率将达到100%。扎实开展“四联两聚”活动。以党员活动日、结对帮扶日、下沉服务日“三个专题日”为抓手,按照村(社区)“下单”、乡镇(街道)“报菜”、县委组织部“配餐”、县直单位“送餐”的程序,推动县乡职能部门N个服务项目下沉到村,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使村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民心聚集之处、人气聚集之地。创新开展“玉乡先锋行动”。制定《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玉乡先锋行动”的意见(试行)》,围绕“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四大项中心工作,每半年各类工作各评选出10个先锋党支部,每评上1次,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报酬每月上调500元,其他村“两委”干部上调300元,进一步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行动。以“光伏产业全覆盖”为契机,通过财政出资、贷款等筹集6.5亿元,采取“县级统贷统还、收益全部归村、光伏村村覆盖”模式,为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300千瓦以上的光伏电站,实现95%以上的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能够稳定清零递增。扩大服务群众专项基金试点工作。县乡两级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立服务群众专项基金,及时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慰问,团结凝聚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显著加强。
  
  倾情帮扶村村都有工作队
  
  按照“抽硬人、硬抽人”原则,推动县直部门骨干力量下沉脱贫第一线,现有第一书记121名,45岁以下占比83%。今年5月率先启动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增派工作,增派驻村工作队279个849人,实现410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为确保驻村工作实效,明确乡镇组织委员担任驻村干部联络员,建立了“周一集体点名、周二至周四微信定位、周五召开例会”工作日管理办法,构建了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平台、115组织管理系统、智慧镇平手机app“三位一体”网上考勤管理体系,创新开展“三争四帮”和“三亮三评”活动,强化“凡提必驻、凡晋必驻”导向,并提拔驻村第一书记16名,为驻村第一书记落实了1万元工作经费、10万元扶贫专款、人身意外保险、健康体检、通勤自行车、生活办公品,从6月起驻村干部生活补贴由县财政统拨统发,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巧用人才借力借智促增收
  
  充分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在精准扶贫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使人才成为加快脱贫致富“助推器”。重用人才助脱贫。以镇平县人才信息库、镇平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回创人才信息库和电商从业人员信息库四大“智库”的16670人为人才源,优选一批专家、市县拔尖人才,每月到扶贫基地(车间)和贫困村巡回开展实地调研、帮扶指导、公益服务、技术咨询等;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专职或兼职参与农村各类合作社(项目)经营,加快扶贫产业发展步伐,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搭建平台助脱贫。发挥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的优势,在2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回乡创业园,实现了“人才回归、信息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同时在京津冀等地成立以政、商、军等知名人士为主的8个“家乡建设促进会”和“驻外商会”,依靠“家乡情”和“感恩心”吸引人才回归创业,目前已有180多个企业(项目)入驻回乡创业园,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余人。抓实培训助脱贫。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重点突出务工技能、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在贫困群众中开展创业就业知识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推贫困户就业。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当前,镇平县脱贫攻坚已经进入“百日会战”冲刺阶段,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加压奋进、再鼓干劲,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摘帽战。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热词搜索:镇平县 纪略 党旗

上一篇:镇平县村级纪检小组监督全覆盖
下一篇:镇平县获得“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分享到:4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