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网讯 “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在镇平县二龙乡石庙村千亩栀子园基地,漫步在群山环抱的林间山路,耳畔响起《栀子花开》的美妙旋律,给人带来无限遐思。
这是镇平县二龙乡回乡创业青年兰俊雷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怀着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梦想,扎根深山农村,连片成园发展建起的栀子生产基地。这也是该县实施回创战略,启动智力引擎的一个缩影。
栽下梧桐树——召唤“凤”还“巢”
镇平县高度重视回创人才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提升改善,探索在各乡镇建立回乡创业园,积极搭建回创项目落地、成长、壮大的“主平台”,用心栽植引才、聚才、用才的“梧桐树”。该县拨款100余万元建立回创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优秀回创企业和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扶持,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开设人才回创专区或服务窗口,开通回创项目及人才服务“直通车”,确保回创项目及时落地、回创人才生根;同时,在资金帮扶、土地报批、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回创企业开绿灯、创条件。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发展创业环境、优质的亲商爱商政策,让广大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回乡考察,或者牵线搭桥,招商引资,达成投资合作意向。
亲情做纽带——激发回创热情
二龙乡党委书记张海山说,近年来,二龙乡采取政策支持、乡情召唤、服务凝聚、环境优化等措施,最大限度吸引在外各类人才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将回创战略向纵深推进。
“乡里为我们这些在外经商的所有人员建立一个二龙同乡群,平时群里不仅给我们传递家乡的建设变化,还每天给我们发送分享一些正能量的经济发展、党建文化信息,同时也传递了家乡人民的问候,我们几个骨干党员,一定会不忘初心、胸怀家乡,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南阳驻广州商会二龙籍副会长韩德军动情地说。
二龙乡利用在外建立的商会和聘请的招商引资特约信息员,通过恳谈、交流、联谊等方式,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人才新政,推介项目资源,最大限度地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或智力支持家乡建设,乡主要领导赴厦门、广州、郑州等地,用真诚激励、引导、带动人才回归二龙,建设二龙。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组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考察,系牢乡情纽带,激发回创欲望。目前,在海南发展的碾坪村群众梁云鹏计划回乡投资2000万元,建设集香菇种植、仓储、深加工为一体的项目,目前投资400万元的50亩香菇种植基地已经建成,冷库和香菇加工厂正在选址中,此项目可带动二龙乡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在广州发展的老坟沟村在外经商人员陈丹训回乡建设的仓储冷库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全乡共有各类回创人员10余名,他们分别回乡投资乡村旅游、食用菌种植加工、牛蛙养殖、林果药种植等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
精心育项目——壮大产业发展
回创人才回乡投资发展,既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为此,镇平县、乡两级把回创企业落地后,如何开展优质服务,做回创企业的舒心“保姆”当成一项重点工作去落实和保障。二龙乡更是进行跟进、贴近服务,对回创大户进行资金和技术帮扶,使回创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龙乡石庙村“两委”班子在乡包村干部的带领下,和该村在外经商大户兰俊磊一道到唐河县参观栀子种植基地,回来后,帮助兰俊磊聘请了技术员,前期投资12万元开发30亩栀子育苗基地。紧接着,村里鼓励每家每户流转土地,并由兰俊磊牵头成立栀子产业发展合作社,邀请群众加入栀子产业发展合作社,并无偿供应栀子树苗。2012年,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再次投入20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荒山荒坡荒滩开垦。在不破坏林地的情况下,相继开发栀子种植面积1100多亩。然而,兰俊磊并没有把经济效益仅仅局限于栀子种植基地,而是把发展的目光瞄准了石庙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着力打造豫西南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正南沟”生态游。
[责任编辑:李树娴]